李强盯着桌上那份《自愿放弃社保协议》,右手食指不自觉地敲打着桌面。

上周人事主管笑眯眯地塞给他这个文件时还说:"小李啊,你每个月能多拿800块钱补贴,这不比交社保香?"

这种事儿在体育圈见怪不怪。前年某支CBA球队被曝出欠缴球员社保,队里那个外援受伤后才发现医保用不了,三十多万的手术费得自己掏。俱乐部经理两手一摊:"合同上不是写着现金补贴吗?"气得老外直接找律师把球队告上仲裁委。

劳动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打工人曾经签过类似协议。这些人都觉得眼下多拿几百块钱更实在,等真要用到社保的时候才发现抓瞎。养老钱没着落,住院不敢住,工伤没人管,那才叫一个欲哭无泪。干了一辈子体力活的老张去年工伤手指被机器压断,老板翻出他当年签的协议,医药费一分都不给报销。

社保这玩意儿就像足球比赛的医疗团队。年轻球员总觉得队医管得太宽,这个不让吃那个不让喝。真等受了伤躺在担架上,才明白没个好队医职业生涯都得报废。现在劳动法规定得明明白白,9月1号之后哪个公司还敢耍这套把戏,员工一告一个准。仲裁庭上公司拿出什么协议书都不好使,法院认的是白纸黑字的劳动法。

有个在北漂的程序员分享过他的经历。公司让他签放弃社保的协议,他留了个心眼把整个过程偷偷录下来了。后来项目解散被裁员,他直接把录音往仲裁庭上一放,不仅补缴了全部社保,还多拿了好几个月的赔偿金。这事儿告诉大伙儿,职场上该留的证据一个都不能少,聊天记录、邮件、录音这些都得存好。谁知道哪天就用上了呢?

体育界早些年这种纠纷特别多。球员转会时新俱乐部发现老东家没缴社保,直接影响到新合同的签订。现在足协抓得严了,哪个俱乐部要是敢在社保上动手脚,轻则罚款重则取消注册资格。普通打工人没这么专业的监管部门罩着,更得多长个心眼。

老陈在工厂干了八年,今年查社保才发现公司一直按最低标准交的。他去找老板理论,对方理直气壮:"当初可是你自己同意少交的。"气得老陈直接给劳动监察大队打电话。结果你猜怎么着?不光补足了差额,还额外赔了一笔钱。

社保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存钱防老。现在每个月那点儿扣除看着心疼,等年纪大了就知道厉害了。隔壁王婶退休金每月能拿四千多,天天跳广场舞旅游好不快活。楼下李叔当年图一时痛快没交够年限,现在每月就一千出头,连药钱都不够。眼瞅着李叔天天唉声叹气,年轻人看着都替他觉得亏。

有个搞装修的包工头特别喜欢给工人发现金。老觉得这样能省下不少钱,去年一个工人从脚手架上摔下来,医药费就得二十多万。工人家属拿着劳动合同直接找到劳动局,最后不光医药费全报,还赔了三十多万的补偿金。这包工头现在见人就说:"合法交社保才是最省钱的买卖。"

那些觉得社保没用的年轻人真该去医院骨科病房转转。看看那些因为工伤致残的打工人,哪个不是悔不当初?社保就像买保险,用不上时觉得白花钱,真要用的时候才会明白它的好。再说了现在社保卡还能当银行卡用,看病买药直接刷卡,比揣着一堆现金安全多了。

健身房的老赵去年突然脑溢血,好在医保给报了大头。他现在见天儿跟新来的会员念叨:"别听老板忽悠,该交的社保一分都不能少。"去年他们公司有个小伙子贪图每个月多拿五百块钱补贴,结果年初查出胃溃疡,两万多的治疗费全得自掏腰包。

这事儿说到底就是个风险对冲的问题。工地上的工人安全帽戴着热不热?热!但为啥还得戴?不就是图个安全吗。社保就是职场人的安全帽,平时觉得碍事,真出事的时候就指着它救命了。何况现在社保查询这么方便,支付宝上点几下就能查得明明白白,哪家公司要是再想在这方面耍花招,那可真是把自己往枪口上送。

那个CBA外援后来把球队告赢了,不光补缴了全部社保,还额外获得二十多万元的赔偿金。仲裁员说得很明白:社保是国家强制要求的企业义务,私下签的什么协议都不好使。这道理搁在普通打工人身上也一样管用,关键得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。

此文章主要是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没有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假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一定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