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毅副总理的夫人和儿女,子女个个成就不凡,次子成就突出
方毅这个名字,可能很多年轻人都没听过。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这位副总理可是响当当的人物。更让人好奇的是,他和夫人殷森生了6个孩子,个个都混得不错,特别是老二方小榕,那真是厉害得不行。
说起方毅和殷森的相遇,那可真是够戏剧性的。1940年的淮南,到处都是炮火声,两个人就在这种环境下认识了。方毅当时24岁,已经是个”老革命”了,坐过牢,打过仗,在根据地里给大家讲《资本论》。殷森才18岁,一个安徽桐城的姑娘,15岁就背着被子走了十几里路投奔新四军。
现在的小年轻可能想不到,那时候谈恋爱有多简单。方毅这个平时能说会道的人,见了殷森就紧张得说不出话来,还害羞地跟着介绍人先跑了。过了几次,两人觉得彼此还行,就决定结婚了。婚礼简单得让人心疼——就请朋友们吃了一碗鸡汤面。
结婚后,两人马上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。1943年冬天,战事正激烈,殷森在一个织布厂里生下了第一个孩子。6天后,因为实在太危险,他们就把孩子交给当地的妇救会主任带。两年后又生了第二个,一个多月后又得寄养出去。
这种事放现在肯定接受不了,但那时候就是这样。方毅夫妇后来经常跟孩子们说:“人民是你们的母亲,是他们把你们养大的。”这话听着有点沉重,但确实是事实。
新中国成立后,殷森面临一个选择:是在家当全职太太,还是继续工作。要知道,那时候大部分官员的妻子都选择在家相夫教子。但殷森不一样,她从小就有自己的想法,参加过革命,有文化有能力,怎么可能甘心只做个家庭主妇?
她选择了继续工作,而且干得还不错。从县委县政府到财经办事处,再到财政厅,一路做到计划财务局副局长。别看职务不算太高,但在那个年代,一个女性能做到这个位置已经很不容易了。
1956年,方毅接到任务,要去越南当经济代表处首任代表。这一去就是8年,最小的儿子才6个月大。8年啊,孩子从襁褓婴儿长成小学生,方毅都没在身边。这期间全靠殷森一个人撑着这个家。
有人可能会说,这种丈夫也太不负责任了。但那时候就是这样,国家需要就得去,个人感情什么的都得往后放。殷森也从来没抱怨过,她知道这是为了大局。
方毅虽然人在越南,但对孩子们的教育一点都没松懈。他在那边学了木工,还托人从上海买木工工具寄回家,教孩子们做手工。现在想想,一个副总理级别的干部学木工,确实挺有意思的。
方毅对孩子们的教育理念挺超前的。他不像现在有些家长只盯着成绩,而是希望孩子们全面发展。孩子过生日,他送的不是玩具,而是日记本,还在扉页写鼓励的话。孩子上学,他亲自扛行李送去,安顿好才走。
这种教育方式的效果很明显。6个孩子后来都有出息,最小的两个还出国留学,分别拿了硕士和博士学位。
但最出色的还是老二方小榕。这小子眼光毒辣,早早就看中了旅游业。那时候中国旅游业刚起步,很多人都不看好。但方小榕不这么想,他觉得随着改革开放深入,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,旅游肯定会火起来。
方小榕做了一件在当时看来很大胆的事——率先引进外资和侨资建设旅游饭店。要知道,那时候对外资还是很谨慎的,很多人担心会有风险。但方小榕胆子大,敢于尝试。
这个决定证明是对的。通过引进外资,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,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理念。方小榕后来在多家高档酒店担任管理职务,还在中国中旅集团、中国港中旅集团当过重要领导。
有人说方小榕是”中国旅游业的功勋人物”,这话一点都不夸张。他的那些开创性工作,为后来中国旅游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。想想现在中国旅游业有多发达,就知道当年那些先行者有多重要了。
长女方惠园虽然没有弟弟那么出名,但也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。其他几个孩子也都在各自的领域有所建树。一个家庭能出这么多人才,确实不简单。
有人可能会说,这是因为他们家庭条件好,有资源有人脉。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家庭教育。方毅夫妇从小就给孩子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,让他们知道要回报社会,要为国家做贡献。这种教育理念,比什么物质条件都重要。
现在很多家长教育孩子,要么就是一味追求成绩,要么就是过分溺爱。方毅夫妇的教育方式值得学习:既严格要求,又注重全面发展;既言传身教,又给孩子足够的空间。
最关键的是,他们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一个道理: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,所以要时刻想着怎么回报。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,是现在很多孩子缺少的。
看看方毅这一家人的成就,再想想现在有些家庭的教育方式,真的让人感慨。好的家庭教育,能影响几代人;而错误的教育方式,可能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