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姆好丽友低糖派翻车中产怒撕会员卡
山姆会员店的货架上,一款贴着“低糖版”标签的好丽友派突然成了众矢之的。中产会员们炸开了锅,社交媒体上“山姆堕落成小卖部”的吐槽像野火般蔓延。这个在中国卖了三十年的老牌子,怎么就成了压垮渠道信任的最后一根稻草?
这事儿得从山姆的算盘说起。2025年要新开十来家店,供应链压力大得跟高压锅似的。引进好丽友这种国民零食,本来想着是“本地化”的妙招——既有现成的消费群体,又能快速填满货架。好丽友那边也乐得借山姆的东风,指望着靠“减糖80%”的噱头打动中产。谁承想,消费者拿起配料表一看:起酥油、安赛蜜这些玩意儿明晃晃地挂着,尝一口甜得齁嗓子,当场就掀了桌子。
会员们气得直跺脚:“一年交好几百会费就给我看这个?”在他们眼里,山姆的选品应该像米其林指南般挑剔,现在居然混进路边摊的常客。更绝的是有人发现,山姆把卫龙魔芋爽的商标都P掉了,这不是掩耳盗铃吗?消费者又不是二傻子,这种“去品牌化”的操作反而坐实了选品降级的嫌疑。
《2023消费趋势观察》里说得很明白,现在93.69%的人买东西讲究“质价比”。注意啊,这可不是便宜就行,得是实打实的健康、品质、心理价值三合一。好丽友那个“低糖特供版”,就像给油炸食品贴个有机标签,糊弄谁呢?有消费者在小红书上晒图吐槽:“说好的减糖,甜度都快赶上糖罐子打翻了!”底下跟帖清一色的“劝退”。
传统品牌现在真是猪八戒照镜子——里外不是人。往上够不着新消费品牌的格调,往下卷不过量贩店的价格战。六个核桃、旺旺这些老伙计都在同一条船上,眼瞅着年轻人被元气森林、王饱饱这些新秀截胡,急得直挠头。可转型哪有那么容易?就像美食博主啾啾ouo说的:“换个包装就当升级,真当消费者是韭菜啊?”
业内人士看得更透。某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打了个比方:山姆和会员的关系就像婚约,现在往婚房里塞地摊货,这不是毁约吗?而好丽友们的问题在于,总想着走捷径。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牛奶虫卵事件还没凉透呢,又整这出。消费者早就练就火眼金睛,配料表里多两个添加剂都能给你扒层皮。
有意思的是,这场风波反倒成了消费觉醒的活教材。小红书用户洛洛的吐槽很典型:“我花会员费买的是甄选服务,不是来帮超市清库存的。”现在的消费者精着呢,分得清什么是真升级,什么是换汤不换药。就像网友M05-05晒的对比图:山姆自有品牌的巧克力派用着纯可可脂,好丽友还在用代可可脂,这差距不是一星半点。
食品行业的老兵们该醒醒了。靠着渠道霸权躺赚的日子早过去了,现在得真刀真枪拼产品。要么像洽洽那样死磕供应链,把每日坚果做出花来;要么学学新品牌搞真创新,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“概念升级”。毕竟消费者的钱包最诚实,不好吃的东西吹上天也白搭。
这场下架风波就像一面照妖镜,照出了传统品牌转型的狼狈相。山姆的选品团队现在估计肠子都悔青了——本想抄个近道,结果把会员的信任给抄没了。而好丽友们也该明白,中产的钱没那么好赚。没有真功夫,就别往高端货架上凑,省得自取其辱。毕竟在这个连酱油都要零添加的时代,消费者可不会为过时的配方买单。
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,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,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,我们将及时回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