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业颜料进幼儿园,谁在失守?——天水幼儿园工业颜料事件
“妈妈,今天的馒头是彩虹色的!”这句天真的童言背后,却是233名幼儿血铅超标的残酷现实。7月8日,甘肃天水市联合调查组通报:麦积区褐石培心幼儿园园长朱某琳、投资人李某芳为“让点心颜色更鲜亮、多招孩子”,主动同意后厨网购明确标注“不可食用”的工业彩绘颜料,稀释后和面、蒸糕,制作出铅含量最高达1340 mg/kg的“毒点心”,超标国家标准2680倍。目前,已有6人被以涉嫌“生产、销售有毒、有害食品罪”正式批捕。
当警方在后厨冰柜底层搜出那桶印着骷髅头警示标识的黄色颜料时,所有人都在问同一个问题:一个面向3-6岁幼儿的封闭场所,为何能让工业级重金属大摇大摆走上餐桌?把“漏洞”拆开看,其实是三重“失明”。
01 后厨黑箱:摄像头下的人间蒸发
**“厨房重地、闲人免进”**的牌子,在这里成了免责金牌。
采购、验收、领用、留样四本台账,颜料一栏始终空白;园方解释“临时工不懂电脑”。
监控视频只保留7天,而颜料添加至少持续了3个月——关键时段全部“自动覆盖”。结果就是:监管人员季度巡查时看到的,永远是当日临时摆放的合规色素瓶;真正的工业桶,被锁进隔壁储物间。
02 平台放水:一键下单的“毒快递”
电商店铺把“彩绘颜料”放在“烘焙装饰”类目,搜索关键词自动联想“儿童蛋糕染色”。
商品详情页用极小字号标注“非食品级”,购买数量≥5桶却无任何弹窗提示。
发货地显示“文具库房”,物流标签却打印“食品添加剂”,一路畅通直达幼儿园门卫室。平台的算法只关心GMV,不关心收货地址是不是“××幼儿园”。当危险化学品被贴上“萌趣用品”的流量密码,防火墙就自动降级为欢迎横幅。
03 监管断链:从“许可”到“放任”的三级跳
教育局:2022年6月发证后,未再年检;近两年未组织一次食品安全培训,理由是“民办园自负盈亏”。
市场监管局:季度检查只看台账不看实物,现场快检项目不包括重金属;检查记录显示“合格”,签名干部事后被查出收受投资人购物卡。
卫健局:幼儿体检数据与疾控系统未联网,异常指标需家长自行复印纸质报告、跨部门盖章才能流转,平均耗时27天——足以让污染源完成一次彻底清洗。
当三条监管轨道全部脱节,漏洞就不再是“缝隙”,而是一条高速通道。
04 家长失声:信息孤岛里的最后一道门也关上了
家委会7名成员中,5人是投资人亲属,2人是园长闺蜜;每月一次的“开放日”只参观教室、不进入厨房。
家长微信群被设置为“全员禁言”,菜谱公示用缩略图替代原图,色素一栏统一标注“食用级”。
直到一名家长偶然发现孩子牙龈出现“铅线”,自费去西安复检,数值比本地医院高出4倍,事件才撕开裂口。
如果早一步信息共享,233个孩子原本可以少吃一口毒点心。
写在最后:这不是第一次,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“毒颜料”事件。当厨房成为黑箱、平台成为漏斗、监管成为稻草人、家长成为哑巴,再严苛的国标也只是一张A4纸。今天,6人被批捕、27名干部被问责,但真正的句号,只有把后厨摄像头连入市场监管局、把平台商品强制分级、把幼儿体检异常自动预警,才能画下。
否则,下一个“彩虹馒头”的故事,只是换一座城市、换一批孩子,继续上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