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葳盯着手机屏幕上的银行短信提示,上赛季他刚带着场均21分加冕本土得分王,顶薪合同唾手可得。 但此刻,他正把年薪从300万人民币砍到4万美元(约28万人民币)。 “走出去,”对方拍了拍他肩膀,“别给中国后卫丢人。 ”

林葳在季后赛生死战里轰下35分11助攻,球鞋碾过地板上滴落的汗渍,加时赛最后七秒,他迎着两名防守人后仰跳投。 “唰! ”篮球击穿篮网的声音淹没在欢呼里。 那晚他留下30.5分6.5篮板11助攻的场均数据,但更衣室镜子上用红笔贴着的亚洲杯集训名单里,没有他的名字。

中国男篮主帅郭士强的笔记本里记着一串数字:挡拆防守失位率联盟第63,持球失误率高于同位置87%球员。 三个月前林葳唯一参加的国家队集训中,教练组用投影仪反复播放他漏防澳大利亚后卫的片段:“这里,对方一个掩护你就消失了。 ”

NBA发展联盟选秀大会进行到第八顺位时,达拉斯独行侠下属的德克萨斯传奇队按下了发送键。 林葳在福州老家的训练馆里接到越洋电话,地板上的篮球还沾着凌晨四点练球的灰尘。 “我们看过你对浙江队的42分录像,”球探在电话里说,“但更想知道你能否防住2米10的挡拆中锋。 ”

林葳把合同推到父亲面前时,老人盯着薪资栏的数字沉默很久,那是儿子在CBA收入的零头。 与此同时,澳大利亚NBL联赛珀斯野猫队的邮件躺在邮箱里,开价30万美元;日本B联赛东京电击队派人在首都机场堵了他三小时,合同上承诺场均25分钟出场时间。

美国选秀网站《NBA Draft Room》的球探报告第五页用黄色荧光笔划出关键句:“出手选择像赌徒,季后赛三分命中率26.3%。 ”更衣柜里还放着上赛季打广厦的技术统计表:34分钟出现7次被生抢断球,对方后卫在他身上造了五次犯规。

达拉斯传奇队的训练计划表显示,新赛季要强制他每天加练90分钟横移。 俱乐部体能师捏着他84公斤的臂膀直摇头:“G联赛后卫平均体重92公斤。 ”球探视频会议里反复提到两年前他在亚青赛的失误:最后五秒中国队落后三分,他带球撞翻韩国球员被判进攻犯规。

这封发往FIBA总部的澄清信意味着放弃季后赛门票争夺,上赛季林葳不在的七场比赛球队输掉六场。 白板上留着西热力江写下的“季后赛八强”目标,林葳把自己的名牌从主力位置摘了下来。

当经纪人把NBL联赛30万美元的报价单放在会议桌上时,俱乐部高层争论了四小时。 财务总监指着表格上“票房损失预估2000万”的红字,总经理却圈出林葳球衣在澳洲的销售分成条款。 最终表决前陈曦打开手机相册,那是林葳季后赛绝杀后球迷举起“送你去更大舞台”的灯牌照片。